政策、需求、供给“三方会谈”论房市出路?
 
由“7.30”会议引发的猜想:
  

7月30日,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。这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定调会,关系到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和着力点,以及下半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方向。

 

在这次会议上,关于房地产方面,政治局提到要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”,但并未提到“调控”等字眼。这使得众多分析专家认为,房地产调控将渐行将远,7月31日的房地产股大幅飙升或将证明这一点。

 

然而,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,房地产市场调控真的已经接近尾声了吗?我们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:第一,房地产行业依然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;第二,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规律预示着房地产将进一步发展;第三,房地产市场供小于求,发展动力仍然存在。

 
房地产投资依然拉动经济

 

  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,自1985年开始,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,2004年确定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促进和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。

 

  2013年1-6月份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18.13万亿元,同比增长20.1%,房地产累计投资3.68万亿元,同比增长20.3%,房地产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20.3%。房地产投资总额环比上升了91.4%,同比增长23.8%,直接拉高了房地产景气指数。另外,通过初步计算,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对于GDP的贡献率在10%左右,拉动GDP增长近2个百分点,对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 

 

房地产业自身发展规律预示着其将进一步发展

   

  根据房地产业发展规律,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1、人均GDP3-4千美元:住宅大发展;2、人均GDP超4千美元:房地产平稳发展;3、人均GDP超8千美元:房地产减速;4、人均GDP超1万美元时:住宅萎缩,商业加快,社区商业是重点;5、人均GDP超1.5万美元时:CBD复合商业时代;6、人均GDP超2.5万美元时:房地产兑变成金融业,金融衍生品,成为大众理财产品。

 

  根据统计局数据可知,目前在我国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中,只有天津人均GDP达到1.5万美元,属于房地产CBD复合商业时代;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和内蒙古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,属于房地产住宅市场萎缩,商业快速发展阶段,其中社区商业是发展重点;辽宁、广东、福建、山东四省人均GDP超过8千美元,属于房地产发展减速阶段;而另有22个省、市、区人均GDP低于8千美元,基本上位于房地产平稳发展期。

 

  但是,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,我国的房地产业实际上还处于进入平稳发展的过渡期。所以,各种房地产调控的主客观因素,都是基于房地产业进入平稳期的保障。当前,房地产业仍将进一步发展。

 

房地产市场供小于求,发展动力仍然存在

  我国2012年的城镇化率为52.6%。而按照社科院《城市蓝皮书》统计,若按城镇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为40%推算,我国当前实际城市化率只有42.2%,若按照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则仅为35.3%。

 

  所以,有1.4-2.3亿人是“被城市化”的,若按人均32.9平方米(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2.9平方米)计算,则需新建商品住宅4.6-7.5亿平方米。截止2013年6月末,商品房待售面积43731万平方米(含商业)。总体上来讲商品房市场供小于求,房价上行压力依然存在。

返回